取保候审

取保候审
首页 > 取保候审 > 正文内容

一场未接的快递与共同犯罪的迷雾:从邻里互助到法庭边缘的挣扎

admin3周前 (07-23)取保候审5

  有些案子像老街巷尾的传言,起初听起来无害,细究才发现藏着刀锋。我当律师这些年,2024年那起共同犯罪的案子,总让我觉得像一场没预料到的戏。主角是个叫老孙的男人,50多岁,开了家小超市,平时乐呵呵地招呼街坊。他怎么也没想到,一个没接的快递,会把他和邻居阿杰拖进一场诈骗案的风波。这故事里有邻里的信任,也有法律的冷硬,读来让人既揪心又感慨。

  开端:快递的疏忽

  老孙的超市在老街口,卖点日用品,生意靠熟客撑着。那年冬天,邻居阿杰找上门,说要寄一批保健品给客户,求老孙帮忙代收快递,因为他白天不在家。老孙二话不说,答应了。快递来了,老孙签收后堆在超市角落,等阿杰来拿。可那天忙得晕头转向,他忘了告诉阿杰,包裹就一直没动。

  几天后,警察上门,说包裹里的保健品是假的,涉及诈骗,买家损失20万。老孙和阿杰被指控共同犯罪,涉嫌合伙诈骗。老孙傻了眼,站在超市柜台前:“我就是帮个忙,怎么就成骗子了?”

  危机:从店主到共犯

  老孙被传唤时,手还攥着个计算器。他跟警察喊冤:“我连包裹都没开,哪知道是假的?”可证据不饶人:快递单上是他签的字,包裹在他店里放了三天。《刑法》第25条规定,共同犯罪得有共同故意和行为,检方认定,老孙明知阿杰卖假货,还帮他收快递,等于“分工协作”。

  我接手这案子时,他已经被调查了五天。老婆找到我,眼泪汪汪地说:“他老实得连谎都不会撒,怎么会诈骗?”我翻卷宗,心里直犯嘀咕。包裹没开封,老孙没碰货,这案子得从头挖真相。

  交锋:真相的拉锯

  我先查快递。物流记录显示,包裹是阿杰寄的,收件人是个外地客户。我问老孙:“阿杰跟你说过货是啥?”他摇头:“他说保健品,我没多问。”我又调了俩人聊天记录,老孙催阿杰拿包裹,语气挺急,没提货品内容。

  庭审前,我找到买家,他说被阿杰的广告忽悠,买了假保健品,老孙从没露面。我把这些拼起来,证明老孙只是代收,不是共犯。可检察院不松口,说他“放任假货存放”,客观上帮了忙。阿杰还反咬,说老孙知道货是假的。

  庭审那天,法庭里挤满了街坊。检察官拿出一堆快递单,质问:“你一个老板,连货都不查?”老孙涨红了脸:“我信邻居!”我当庭递上聊天记录和买家证词,反问:“我当事人没动包裹,哪来的诈骗故意?”我还请了个店员作证,老孙忙店忙得脚不沾地,哪像骗子。

  高潮:真相的曙光

  关键时刻,阿杰改口,承认卖假货是他一人干的,求老孙代收是怕客户怀疑。法庭上,这供词像一道光。法官听完,皱着眉宣布休庭。一周后,判决下来:阿杰诈骗罪成立,判三年;老孙证据不足,无罪释放。

  老孙走出法庭那天,天空阴沉沉的。他站在超市门口,低声说:“帮个忙差点毁了我。”老婆拉着我道谢,我摆摆手,说这是证据说话,不是我的功劳。

  尾声:信任的代价与法律的底线

  老孙后来不帮人代收快递了,说是不敢再信邻居。我想起这案子,总觉得共同犯罪的认定,像个无形的钩子,差点把老孙钓进去。法律是严肃的,它不看你信不信,只看你干没干。这故事没英雄,只有个老实人,在邻里的夹缝里,靠着点真相和运气,逃过了牢狱。

  我做律师,最怕无辜者背锅,最庆幸能拉人一把。老孙还在开超市,听说每次收快递,都多看一眼寄件人。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徐州刑事律师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://js.jingyijiaoyu.com/post/130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从“网络暴力”到刑事辩护:一名普通程序员的命运转折

  在北京的一间简陋的咖啡馆里,张东(化名)低头看着手机屏幕,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不安。作为一名普通的程序员,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卷入刑事案件的漩涡,成为法律争议的焦点。  张东的故事要从几个月前说...

一起跨国网络诈骗案中的法律博弈:从受害者到辩护律师的视角

  在现代社会,网络犯罪的隐蔽性和跨国性常常使得案件处理变得复杂。小李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,一次偶然的点击使他成为了一个跨国网络诈骗案的受害者。几个月后,他不仅失去了积蓄,还发现自己深陷一场冤屈的泥潭,...

一场未寄的货单与经济犯罪的波澜:从信任客户到法庭边缘的挣扎

  有些案子像河面上的薄冰,踩上去才知有多脆。我干律师这些年,2024年那起经济犯罪的案子,总让我觉得像一场没预料到的戏。主角是个叫老孟的男人,40多岁,开了家小贸易公司,靠倒腾水果赚点辛苦钱。他怎么...

徐州刑事律师

徐州刑事律师,徐州专业刑事律师咨询